主讲人介绍:
陈鸿飞
金柚网助理总裁兼产品发展部总监
·10年人力资源服务经验
·5年一线业务团队管理经验
·曾服务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
·大型国有企业丰富的人力资源政策研究和业务实践经验
·专注于招聘、用工风险、在职管理和薪酬福利的实战培训
3月21日,在金柚网主办的“后疫情时代”-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线上论坛上,金柚网助理总裁兼产品发展部总监陈鸿飞进行了以《“疫”往无前-战疫期间及疫情过后的用工市场分析》为主题的精彩分享,从疫情影响、企业困局、危中有机、展望未来四个方面分析用工现象,剖析可采取的措施及背后的逻辑。
思考:
此次疫情对人力资源从业者有何影响?
疫情困局中,企业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
灵活用工在哪些垂直场景可以运用?
未来的数字化场景会如何?
以下是陈鸿飞先生的演讲内容(有删改)
01 疫情的影响分析
■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2月下旬的一次分享中,朱民院长对疫情影响做了总结:“估计在今年1月份、2月份,疫情对消费的总影响是1.3万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
2019年我国GDP增长6.1%,消费对GDP的拉动率为3.5%,投资的拉动率为1.9%,出口的拉动率为0.7%。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来看此次疫情的影响:在消费模块,疫情防控限制了人口流动,消费大幅度降低,导致供需背离;在投资模块,工人无法返工,工厂工地无法复工;在出口模块,出口贸易受“PHEIC”影响,贸易链受损。
■ “非典”vs“新冠”
对标非典,新冠疫情产生的影响更深,但时间维度会更短,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形势处于下行。非典发生的2003年,全年4季度GDP增速:11.1%、9.1%、10%、10%,全年GDP平均增速为10%,经济高速增长期;新冠发生的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年GDP增速或低破6%,一季度受影响严重,经济下行明显。
第二,外部环境更严峻。非典时期中国刚入WTO,享受出口红利,对外出口为30%,同比2001年7%增长颇大;新冠时期处于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阶段,中国对外出口0.5%,对美出口-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
第三,最易受疫情影响的第三产业占主要位置。 2013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12.8%、45.97%、41.23%,第三产业的占比与增速都还比不上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受冲击程度有限;2019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7.1%、39%、53.9%,第三产业的占比与增速全面超过第二产业,占据中国产业结构主要位置,因此受疫情冲击后对中国的整体影响也会更大。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理论上2020年政府应对疫情的经验应更丰富,但相比2003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环境更差,且发生时间对第三产业的叠加影响会倍增,因此判断新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深度会更深,时间则会变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与政策对冲力度。
■ 疫情对中观行业的影响
正向促进的行业包括:医疗行业、软件互联网、现代服务、企业服务、文化娱乐;面临负面影响的行业包括:生产制造、生活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
■ 政策应对分析:短期策略和长期策略
从短期策略来看,国家出台惠民惠企政策,对冲疫情影响。为积极抗疫,降低疫情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中央与各地方先后出台了 400多条有关财政支持、金融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租金减免、 稳定就业相关的政策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保障民生,包括但不限于:社保公积金延缓缴纳、减免缴纳;稳岗补贴、免税贴息;免租、停征收费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降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从长期策略来看,国家健全深化改革机制,化危为机。举措包括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深化供给测改革,提高产能优化的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税制;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强化地方政府与领导班子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力量的投入;计划长期投资48万亿,以及新基建。
总结政策可以看出:针对疫情,中央及各地政府会出台各种惠民惠企政策来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某种意义来说,是治标用的;但长期而言,政府一定会顺着防疫的势头,加大改革机制的健全力度,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治本用的。
02 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困境
目前来看,除了少数受到正向促进的行业,大部分企业都在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以及用工人力成本在内的生存成本的考验。
短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在业务恢复过程中,企业还会面临复工后的用工增加以及考虑是否要进行用工结构调整的挑战。
长期来看,疫情已经在无形之中使一些行业发生了改变,包括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数字化节奏会进入到行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资本会在疫情过后进行抄底布局。
综合目前、短期以及长期的挑战,我们需要进行思考。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活在当下,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其次,我们要抓住市场以及政策层面的红利,瞄准方向进行调整、突破和迭代;最后,我们需要对以后长期的规划进行提前布局。
03 企业如何转危为机
3月17日,中央政府提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人力资源将迎来一些重大政策利好:一是“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这是疫情后期到疫情过后,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以及在市场导向上的风向标;二是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相信会对新业态、新岗位、新企业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国家重视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四是“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总结来看,政策端口、市场导向、资本的投资端口都认为“互联网+”、新业态、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生活服务业将迎来发展。
灵活用工在哪些垂直场景可以运用?
行业选择上,我认为第三产业属性、行业产值上升期、产业链丰富迭代快的产业,包括新零售、物流配送、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可以扩大灵活用工的使用;物业管理、会展、酒店、餐饮、直播、在线教育、制造业、保险业、it、互联网等行业,也可以增加对灵活用工的运用。一是有政策支持,二是这些行业受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应用的影响比较深,所以这些行业可以进行灵活用工的尝试。
劳动力选择上,比如说劳动密集型为主便于流动的行业,或者独立技能型便于远程交付的岗位或者劳动力,包括服务员、客服、配送人员、主播、开发人员等,可以选择性地扩大灵活用工的应用。
共享员工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这个逻辑是什么?是劳动力跨行业置换现象。
在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之后,金柚网研究院发现很多行业会出现劳动力阶段性置换或者是错峰根据用工特点进行置换的现象。于是我们勾连了一些逻辑(见下图),假如这些行业之间具有劳动力置换的现象或者通道,那就意味着这些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共享员工操作空间。首先,这些行业的劳动力置换为共享员工打开了一个通道;其次,这些行业在劳动力的用工特点方面是有共性的,我们可以进行提炼总结;第三,劳动力的置换或者共享员工这一方式的拓展,离不开数字化改造。
纯线下共享员工的规模化非常困难,接下来我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金柚网在数字化灵活用工领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系统层面上的搭建。
我们的初衷是丰富用工形态,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首先,如果用工企业是单一雇佣,就需要考虑模式的转变。我们通过金柚网数字化平台,对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智能解析,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匹配、架构调整,最后给出一个专业诊断。在金柚网数字化平台完成数字化体系之后,自动形成最佳解决方案,与后端配置的灵活用工路由进行交互,寻找个体户、劳务工、自由职业、全职妈妈、实习大学生、极客、退休老人等等,进行用工模式的匹配。
单一雇佣指的是企业单一地通过雇佣和劳动关系来管理员工和开展业务,与之相对应的灵活用工就是通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劳动力特点进行用工配置。我们在灵活用工路由匹配到合适的的劳动力之后,再通过数据的方式在平台上来进行数据结果的反馈和呈现。对企业而言,只需要跟金柚网的数字化灵活用工平台进行交互、劳动力管理以及结算即可。
凭借自主研发的麒麟系统2.0以及强大的交付能力,金柚网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是智能解析,通过用户输入的标准需求,及人才模型运算能力,匹配最佳灵活用工组合方案;二是全流程在线化,从企业到个人,所有的环节均在线上完成。
04 展望未来:机会与数字化场景
前面是对政策、灵活用工、数字化应用的分享,接下来是我对企业未来机会的三点建议:
一、不确定事件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影响,同时也会洗牌,传统老牌企业的优势可能归零,新的赛道即将开启。
二、未来更加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一定是合理配置劳动力的企业,一定是可以抵御不确定因素的企业。
三、依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疫情是一个催化剂,引导企业主动思考新的用工形态,激发个体的危机意识,促进个体释放灵活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力。
未来数字化的场景是一种什么场景?首先,金柚网在企业用户层面有一个前台,它不是一个岗位,而是一种积木式需求组合,针对全场景充分交互,将很多基于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拆解。未来,我们可以和数字化前台进行各种需求以及反馈的交互,前台会和中台、后台进行业务流转以及数据分析的交互。
最后,我祝福大家所在的行业,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够面临新生。